国家标准,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国家标准建设。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在众多领域中的国家标准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9月4日上午,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先进制造标准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司长肖寒介绍,
“十四五”以来,我国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行业,发布相关国家标准4000余项,在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体来看,智能制造领域发布国家标准491项,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高质量参考;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布国家标准95项,为增强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太阳能光伏领域发布国家标准221项,在防范非理性竞争、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团体标准总数的近20%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领域,为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十四五”期间,我国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新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26个,中国专家新担任技术机构主席30个,新担任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组召集人486个,在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80项,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32项。
同时,积极推进国内国际标准体系兼容,4210项先进适用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我们还通过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等重要平台,加强在电动汽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国际标准交流。
除此之外,各部门还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健全先进制造标准体系。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强调以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供给高端化、结构合理化、发展绿色化、产业数字化、体系安全化发展。
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年版)》,提出要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以高质量智能制造标准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今年7月,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强化链式思维构建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增强工业母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持续出台,为先进制造领域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素材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